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_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中出_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3_中国丰满大乳乳液

正在加載數據... 設為首頁 |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
您現在的位置: >> 教育教學>> 教研教改>>正文內容

教研教改

職業教育前沿------2017年第6期(總94期)

 
 

我國基本構建職教扶貧制度體系

 

“脫貧攻堅的實踐充分證明,職業教育扶貧是見效最快、成效最顯著的扶貧方式。”109日,在教育部承辦的2017年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教育扶貧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孫堯表示,目前我國基本構建起較為完善的職教扶貧制度體系。

2016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把職業教育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實施了東西中職招生協作兜底行動,2016年合作辦學跨省招生規模達31.9萬人,輻射20多個省(區、市)的2000余所學校;穩步提升了貧困地區職業教育能力和水平。

孫堯指出,我國已逐步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職業教育資助全覆蓋,基本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職教扶貧制度體系,貧困地區職業教育能力和水平穩步提升。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已對所有農村學生、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補助每生每年2000元的國家助學金;高等職業教育建立了“獎助貸勤工助學”多元資助體系,獎學金、助學金分別覆蓋30%25%的學生。同時,國務院扶貧辦還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標準給予資助。

孫堯表示,接下來將切實發揮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的基礎性作用,特別是在攻克深度貧困地區堡壘中的突擊作用,打好職教扶貧四大戰役,實現“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

據悉,我國將要在貧困地區的每個地級市至少建設好一所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中等職業學校,建設一批社會有需求、辦學有質量、就業有保障的特色專業,培養滿足當地產業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等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同時,要實現東西部職教集團、職業院校結對幫扶全覆蓋,帶動貧困地區學校提升辦學水平和質量。校企聯合培養類職業教育優先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公益性職業培訓優先面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落實貧困職教畢業生就業創業幫扶政策,建立貧困畢業生信息庫,實行“一對一”動態管理和服務,優先推送就業崗位,加強創業指導和培訓。

 

談到教育扶貧,9月底,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周為也列出一組數據。連續5年,中高職畢業就業率超過90%,年培訓上億人次,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我國每年約有280萬個家庭通過高職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實現了教育代際向上流動。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9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指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取得明顯成效,教育公共服務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我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為13億多人民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為經濟轉型、科技創新、文化繁榮、民生改善、社會和諧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自信不斷增強。

《意見》指出,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意見》指出,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緩解,政府依法宏觀管理、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社會有序參與、各方合力推進的格局更加完善,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撐。

《意見》指出,要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強調要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科學定位德育目標,合理設計德育內容、途徑、方法,使德育層層深入、有機銜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社會責任教育、法治教育,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掘各門課程中的德育內涵,加強德育課程、思政課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育德與育心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不斷增強親和力和針對性。用好自然資源、紅色資源、文化資源、體育資源、科技資源、國防資源和企事業單位資源的育人功能,發揮英雄模范人物、名師大家、學術帶頭人等的示范引領作用,挖掘校史校風校訓校歌的教育作用,充分發揮學校黨、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育人功能。加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構建各級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街道、社區、鎮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要注重培養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培養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具備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學會學習、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的素養,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合作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過集體生活,學會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遵守、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培養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思維,養成創新人格,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嘗試、創新創造。培養職業能力,引導學生適應社會需求,樹立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踐行知行合一,積極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要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切實加強和改進體育,改變美育薄弱局面,深入開展勞動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國防教育。

《意見》指出,要創新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強調要鼓勵多種形式辦園,有效推進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理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園體制,建立健全國務院領導、省市統籌、以縣為主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省市兩級政府要加強統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落實縣級政府主體責任,充分發揮鄉鎮政府的作用。以縣域為單位制定幼兒園總體布局規劃,新建、改擴建一批普惠性幼兒園。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面向大眾、收費合理、質量合格的普惠性服務。要加強科學保教,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合理安排幼兒生活作息。加強幼兒園質量監管,規范辦園行為。

《意見》指出,要完善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體制機制。強調要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系。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變革教學組織形式,創新教學手段,改革學生評價方式。要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合理設計學生作業內容與時間,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建立健全課后服務制度,鼓勵各地各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需求,探索實行彈性離校時間,提供豐富多樣的課后服務。改善家庭教育,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鍛煉和休息時間。規范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嚴格辦學資質審查,規范培訓范圍和內容。營造健康的教育生態,大力宣傳普及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發展、人人皆可成才、終身學習等科學教育理念。要著力解決義務教育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統一城鄉學校建設標準、城鄉教師編制標準、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加快建立義務教育學校國家基本裝備標準。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切實改變農村和貧困地區教育薄弱面貌,著力提升鄉村教育質量。要多措并舉化解擇校難題。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教師資源的統籌安排,實現縣域優質資源共享。改進管理模式,試行學區化管理,探索集團化辦學,采取委托管理、強校帶弱校、學校聯盟、九年一貫制等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完善入學制度,統籌設計小學入學、小升初、高中招生辦法。

《意見》指出,要完善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體制機制。強調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著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堅持學中做、做中學,推動形成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完善教學標準,創新教學方式,改善實訓條件,加強和改進公共基礎課教學,嚴格教學管理。大力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的能力。要改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健全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體制機制和支持政策,支持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需求對接。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評價和服務作用,支持行業組織推進校企合作、發布人才需求信息、參與教育教學、開展人才質量評價。明確企事業單位承擔學生社會實踐和實習實訓的職責義務和鼓勵政策。

《意見》指出,要健全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體制機制。強調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高等學校要把人才培養作為中心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不同類型的高等學校要探索適應自身特點的培養模式,著重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完善課程體系,加強教材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完善學分制,實施靈活的學習制度,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深入推進協同育人,促進協同培養人才制度化。要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堅持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撐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大力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活動,完善創新平臺體系,建設相對穩定的高等學校基本科研隊伍,深化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加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支持力度,完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構建中國特色的學術標準和學術評價體系。加強高等學校智庫建設,推進高等學校開展前瞻性、政策性研究,積極參與決策咨詢。全面推進科研評價機制改革,加強學術道德建設。要完善依法自主辦學機制。依法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要改進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研究制定高等學校分類設置標準,制定分類管理辦法,促進高等學校科學定位、差異化發展,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意見》指出,要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穩妥推進高考改革;要完善民族教育加快發展機制,建立民族團結教育常態化機制,深入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大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支持力度;要完善特殊教育融合發展機制,改進特殊教育育人方式,強化隨班就讀,建立健全融合教育評價、督導檢查和支持保障制度;要健全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的制度,健全財政、土地、登記、收費等方面支持民辦學校發展的相關政策,健全監管機制;要以拓寬知識、提升能力和豐富生活為導向,健全促進終身學習的制度體系。

《意見》指出,要創新教師管理制度。強調要健全加強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準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要改進各級各類教師管理機制。落實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嚴格中小學教師資格準入,健全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管理制度,深化高等學校教師管理制度改革,改進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管理制度。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鄉鎮工作補貼,以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完善老少邊窮島等貧困艱苦地區教師待遇政策,依據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做到越往基層、越往艱苦地區補助水平越高。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教師工資保障機制和職業院校內部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擴大高等學校收入分配自主權。

《意見》指出,要健全教育投入機制。強調要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合理劃分教育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明確支出責任分擔方式,依法落實各級政府教育支出責任,健全各級教育預算撥款制度和投入機制,合理確定并適時提高相關撥款標準和投入水平,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各地應結合實際制定出臺公辦幼兒園、普通高中生均撥款或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逐步健全各級各類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使用,堅持向老少邊窮島地區傾斜,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向薄弱環節、關鍵領域傾斜。要完善教育轉移支付制度,合理安排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加大省級統籌力度。要加強經費監管,確保使用規范安全,提高經費使用效益。要完善學生資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各級各類教育全覆蓋、獎助貸勤補免多元化的學生資助制度體系。完善國家獎學金、助學金政策,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機制,提高資助精準度。

《意見》指出,要健全教育宏觀管理體制。強調要完善教育標準體系,研究制定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段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完善學校辦學條件標準。要建立健全教育評價制度,建立貫通大中小幼的教育質量監測評估制度,建立標準健全、目標分層、多級評價、多元參與、學段完整的教育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增強評價的專業性、獨立性和客觀性。要完善教育督導體制,促進教育督導機構獨立行使職能,落實督導評估、檢查驗收、質量監測的法定職責,完善督學管理制度,提高督學履職水平,依法加強對地方各級政府的督導,依法加強對學校規范辦學的督導,強化督導結果運用。要完善教育立法和實施機制,提升教育法治化水平。要提高管理部門服務效能,建立和規范信息公開制度。

《意見》最后強調,要做好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組織實施。要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管辦學方向、黨管改革,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要完善推動教育改革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教育改革統籌決策、研究咨詢、分工落實、督查督辦、總結推廣的改革工作鏈條,充分發揮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統籌謀劃職能,充分發揮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的作用,完善省級教育改革領導體制。健全教育改革的試點、容錯、督查、推廣機制。加強教育改革干部隊伍建設,配齊配強教育改革力量,確保各項改革舉措有謀劃、有部署、有落實、有成效。

 

人社部:持續開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行動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持續開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行動的通知》。《通知》指出,對有就業創業培訓愿望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等,培訓后就業創業率力爭達到90%以上。《通知》還包括哪些內容?一起來看。

一、目標任務有哪些?

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技工院校等職業院校、公共實訓基地、企業培訓中心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對有就業創業培訓愿望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新創業培訓和技能脫貧培訓等,幫助其掌握就業創業的專項技能、提高崗位工作能力、職業轉換能力和創業創造能力,培訓合格率力爭達到90%以上,培訓后就業創業率力爭達到90%以上。

二、主要內容是什么?

1.廣泛組織動員

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把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行動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的重要任務,積極采取措施,全力推動。

要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總體規劃,制定本地區中長期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行動規劃,將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行動作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

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確定一批符合條件的職業培訓機構承擔培訓任務,著力開發適應市場和高校畢業生需求的培訓項目,發布符合本地實際的政府補貼職業培訓目錄。

要加強政策引導、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積極參與并自主選擇適合的培訓項目和專業,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素質就業、技能成才的觀念,力爭每年年底前有培訓意愿的畢業生都能參加到技能就業行動中。

2.開展就業技能培訓

要將有培訓意愿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全部納入職業培訓服務范圍,用好用足就業培訓鑒定等政策,綜合運用多種措施,力爭實現高校畢業生在離校后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要加強職業指導,幫助高校畢業生分析就業形勢和人力資源市場狀況,明確技能就業方向。

要增強職業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對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根據其所學專業,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主要開展以定向培訓為主,彌補技能短板、提高動手能力的就業技能培訓。對企業擬錄用的高校畢業生,重點開展以定崗培訓為主的崗前培訓,或組織技工院校與企業合作開設“大學生技能提升班”,提高畢業生適應崗位工作能力。鼓勵見習單位對參加見習的高校畢業生開展崗前培訓,掌握必備的崗位知識和技能。

要強化工匠精神和職業素質教育,增強高校畢業生的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指導職業培訓機構運用優質教學資源、設施設備和師資力量,根據高校畢業生的特點制定專門的培訓方案,確保培訓質量,切實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技能水平。

3.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結合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推行,鼓勵將與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技能崗位新招用高校畢業生納入新型學徒制培訓范圍。

企業可結合生產實際自主確定學徒培養對象,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的原則,采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由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中心等教育培訓機構采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脫產或半脫產培訓等模式共同培養新型學徒,為企業打造高水平的后備技能人才隊伍。

對擁有一定技能的理工科等專業畢業,正在技能崗位工作的高校畢業生,企業應結合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要求,通過在崗培訓、脫產培訓、崗位練兵、技能競賽、業務研修、參與技能大師工作室活動等多種方式,積極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加快培養一批高技能人才。

4.開展創新創業培訓

全面落實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加強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培訓和實訓。

針對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的特點和需求,依托培訓機構、企業培訓(實訓)中心,創業孵化基地、創客空間、網絡平臺等,開展創業意識教育,創新素質培養、企業項目指導、開業指導、企業經營管理等培訓。

要開發合適的創業培訓課程,推廣成型的培訓實訓模式,重點實施“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SIYB)”培訓項目和網絡創業培訓項目,將網絡創業培訓納入政府補貼范圍。

支持有條件的高校、教育培訓機構、創業服務企業、行業協會、群團組織等開發適合大學生的創業培訓項目,發揮好企業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和職工創新工作室對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的指導作用。

5.開展精準技能脫貧培訓

加大困難幫扶力度,重點了解掌握零就業家庭、城鄉低保家庭、農村貧困戶、殘疾等就業困難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基本情況,特別是少數民族、長期失業等畢業生的培訓需求和就業意愿,建立完善職業培訓對接機制,精準提供職業培訓服務。

做好職業培訓的個性化指導,采取訂單培訓、定崗培訓、定向培訓等就業導向的培訓模式,保證培訓質量和就業效果。

三、保障措施有哪些?

1.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建立在政府統一領導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共同推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行動的工作機制。

要結合實際制定工作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工作任務、職責分工、時間進度和具體要求,抓好工作落實,按要求報告年度工作進展情況。

2.做好培訓就業銜接

指導培訓機構加強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基層就業服務平臺的聯系對接,摸清有培訓意愿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底數,及時掌握培訓需求,確定社會需求大、就業前景好、畢業生認可度高的培訓專業,開發對高校畢業生需求比較集中的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的培訓項目。做好參訓學員的職業指導和就業幫扶。

3.落實補貼政策

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對參加培訓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關于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100號)和《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社〔2015290號)的有關規定,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政策。

高校畢業生培訓結業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和技能鑒定補貼。

企業新錄用的高校畢業生參加新型學徒制培訓、技能提升培訓、技師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或失業保險職工技能提升補貼。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在見習期間參加見習單位開展的崗前培訓的,按規定給予見習單位培訓費補貼。

4.提高培訓質量

認真執行部頒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在國家公布的教材目錄中選用職業培訓教材。創新培訓方式方法,探索職業培訓包模式,廣泛開展互聯網+職業培訓,規范職業培訓過程。

在高校畢業生集中的城市,提升改造一批適應高校畢業生培訓需要的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加強技工院校等培訓機構基礎能力建設。

5.加大宣傳力度

各地要綜合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移動端等多種方式,積極宣傳培訓政策措施。

通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門戶網站、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網站、基層就業服務平臺等,及時發布政府補貼職業培訓目錄、職業培訓機構名單、補貼經費報銷流程等信息。

引導廣大高校畢業生走技能就業之路,到基層和生產一線建功立業。

 

中國代表團即將出征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

108日,人社部召開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行前動員會,人社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湯濤出席會議并作動員講話。

 20171014日至19日,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將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辦,世界技能組織68個成員國家和地區的1260余名選手將在6大類52個項目開展競技。

 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代表團由選手、專家、翻譯、工作人員等168人組成,其中,52名參賽選手中,男選手44名,女選手8名,他們將參加運輸與物流、結構與建筑技術、制造與工程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創意藝術與時尚、社會與個人服務等6大類47個項目的比賽。

 我國參賽選手平均年齡不到21歲,年齡最小的是18歲的花藝項目選手潘沈涵,年齡最大的是25歲的制造團隊挑戰賽項目選手高雨楠。

 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技術保障團主要由教練、記者、工作人員等63人組成,將在比賽期間提供技術支持、后勤保障和宣傳服務。

在行前動員會上,湯濤強調,出征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是我國第4次組團參賽,也是我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以來,參賽人員規模最大、參賽項目最多的一次。

 44屆世界技能大賽舉行期間恰逢黨的十九大召開和我國申辦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對參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體人員必須全力以赴、奮勇拼搏,以申辦、參賽雙豐收的好成績向黨的十九大獻禮。

 湯濤指出,此次參賽要力爭實現總成績好于上屆的目標。全體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在前期的備賽過程中,各級領導對世賽工作高度重視,各項目集訓基地保障有力,專家、教練、翻譯團結一致,密切配合,各位參賽選手刻苦訓練,各個項目科學制定并落實集訓計劃,深入開展國際交流,這些都為我們取得更好的成績奠定了基礎。 但同時,也要清楚地看到,我國參賽經驗少,對世界技能大賽的規則把握不深、不透,一些項目對對手了解有限,本屆大賽又對翻譯、計分、命題等規則進行了大的調整,個別項目比賽使用的設備和工具公布時間較晚,這些都增加了參賽的難度和不確定性。

湯濤勉勵參賽選手,要堅定信心,不畏強手,展示出高超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風貌;要專心致志,沉著冷靜,把壓力變成動力,用平常心來對待激烈的競爭,集中精力把握好比賽規則和技術要求;要認真細心,追求完美,牢固樹立質量意識,精益求精,以好為先,以安全為重,用質量更好、精度更高、更符合技術規范的作品或服務獲得更好成績。

湯濤還要求專家、教練、翻譯各司其職,積極創造條件,為選手安心參賽提供切實有力的保障。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代表團、技術保障團全體團員參加了行前動員會。焊接項目專家劉景鳳、數控銑項目教練涂勇、餐廳服務項目翻譯陳曉曦、塑料模具工程項目選手張志斌分別在會上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