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決定》到《意見》:職業教育的成就與經驗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簡稱《意見》),該《意見》與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簡稱《決定》)一脈相承,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統領性政策、戰略性規劃。從《決定》到《意見》,32年里,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指導下,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基本建成了職業教育的“中國體系”,完善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中國模式”,打造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中國樣本”,形成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中國特色”。
基本建成現代職教體系:縱向可工可學 橫向普職溝通
1985年《決定》提出,發展職業教育要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教育體系。
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教育改革也在不斷加強,職業教育改革被提上議事日程。為了貫徹落實《決定》精神,1986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教委、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勞動人事部聯合召開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這次會議是對《決定》提出的“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具體貫徹和落實。
經濟社會的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從198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后召開或批準召開了七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2004年召開的第五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加快培養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逐步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2005年召開的第六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加快職業教育,特別是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與繁榮經濟、促進就業、消除貧困、維護穩定、建設先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由此可見,職業教育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地位的重要性和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進入21世紀以來,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培養專科及以上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甚至專業碩士、專業博士學位的高級應用型職業教育人才愈發顯得迫切。3+2中接專、3+2專接本、五年一貫制中高職貫通、高職院校本科班教育等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在各地悄悄地被探索。一個橫向立交、縱向貫通的“可工可學”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呼之欲出。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提出要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是年6月23日,第七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勝利召開,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至此,普職相互溝通與中—高—本—碩—博銜接、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反映合理教育結構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正式確立,職業教育的“中國體系”基本形成。
逐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工學結合 深化校企合作
1985年《決定》提出,發展職業教育,要充分調動企事業單位和業務部門的積極性。當時即已認識到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意義和重要性。2017年《意見》再次提出,改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受計劃經濟慣性思維的影響,“供給模式”特征明顯,不問需求、不問產業、不問經濟,只以學校制定的培養方案按部就班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形勢逐步好轉。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要與企業緊密聯系,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也提出,要調動行業企業積極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促進校企合作制度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明確指出,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要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
為了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部、人社部和財政部先后出臺了現代學徒制和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政策文件,對校企合作加以引導,在全國各地建設了一批學徒制試點單位。同時,覆蓋90%以上職業院校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也在廣泛開展,各地職教園區和產業園區建設開始有機對接,教學做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得到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另外,不少職業院校依托企業技術平臺和大生產實踐環境開展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產業文化進教育,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已成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常態。我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模式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中國模式”日臻完善。
持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雙師素質 優化雙師結構
職教師資數量不足、質量不高一直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1985年《決定》指出,師資嚴重不足,是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突出矛盾。《決定》提出,要建立若干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有關大專院校、研究機構都要擔負培訓職業技術教育師資的任務,使專業師資有一個穩定的來源。2017年《意見》再次提出要健全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管理制度。
30多年來,我國陸續建設了一批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和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目前,已建成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為代表的6所獨立設置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和以湖北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為代表的2所高校內設二級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同時建成了93家教育部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單位。2017年9月8日,李克強總理視察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希望同學們成為“中國制造”的卓越雕塑師,成為“工匠之師”,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戰線的師生受到了極大鼓舞。
“雙師型”教師這一概念自1995年被寫入國家教委文件后,成為職業教育教師的重要身份標簽,之后國家多項政策文件都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標志性要求。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完善教師資格標準,實施教師專業標準,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
“十一五”“十二五”期間,教育部、財政部通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使約65萬職業院校教師接受了業務培訓和企業實踐。同時通過實施《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和《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等政策,推動了教師企業實踐的規范化、常態化和長效化建設,有效促進了職業院校教師“雙師”素質的提升和“雙師”結構的優化。目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比例已達39.1%,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已達到29.5%。2016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2020年)的意見》中提出,“十三五”期間,要開展職業院校專業帶頭人領軍能力研修、“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優秀青年教師跟崗訪學、卓越校長專題研修、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師協同研修、緊缺專業教師技藝技能傳承創新、骨干培訓專家團隊建設、教師企業實踐等項目,“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將持續加強。在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已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子,“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中國樣本”正塑造著一批又一批服務于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工匠之師”。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積累技術技能 培育工匠精神
1985年《決定》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但需要高級科學技術專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萬受過良好職業教育的中、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工和其他受過良好職業培訓的城鄉勞動者。
2005年第六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以“四項工程”“四大計劃”“四項改革”等保證職業教育發展。為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于2006年啟動了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又于2010年啟動了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經過示范建設,這些職業院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同時,我國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質量在很多方面開始顯現,如我國職業院校學生在世界技能大賽上屢獲大獎;“大國工匠”用自己的“工匠精神”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制造傳奇;“魯班工坊”伴隨著“一帶一路”不斷向世界延伸;國際論壇上中國職業教育聲音越來越洪亮;多所培育軌道交通人才的職業院校接到東盟國家的“人才訂單”……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2017年《意見》指出,要完善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體制機制,完善教學標準,創新教學方式。目前,我國已開發研制了230個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標準和410個高職專業教學標準,同時,國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大部分省市已建立職業院校生均撥款制度。標準的制定、經費的投入為教育公平、民生需要兜住了底線,為建設內涵、提高質量夯實了基礎,為技術技能的積累創造了條件,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保障。中國職業教育越來越走近現實、融入世界,“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越來越具有國際影響。
從1985年的《決定》到2017年的《意見》,我國職業教育櫛風沐雨,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的“中國成就和經驗”正在國際職業教育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第三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上所說,中國職業教育領域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規模大、就業率高的中國職業教育為世界提供了經驗。
(作者李夢卿 湖北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院長、湖北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 |